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拉萨要闻

不忘初心 奋力作为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堆龙德庆区脱贫攻坚成就与经验

发布时间:2020-07-06 09:42
来源:拉萨日报
访问量:
【打印文本】
分享到:

2015年底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堆龙德庆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论述为指引,以统筹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与低收入人群稳定增收为着力点,深入贯彻落实“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要求,实施“以业脱贫、以迁脱贫、以教脱贫、以补脱贫、以保脱贫、以助脱贫”六项措施,构建专项扶贫、社会扶贫、金融扶贫、援藏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以补齐短板为突破、精准施策为抓手、强化保障为支撑、激发动力为基础,举全区之力、聚万众之心,集中力量攻关,众志成城克难,切实将“扶真贫、真扶贫、脱真贫”的工作要求贯穿于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

【基本概况】

“堆龙德庆”藏语意为“上谷福地”,19599月成立堆龙德庆县,2015101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下辖33街道,31个行政村(居),全区户籍人口6.127万人,流动人口6万余人,辖区面积2704.25平方公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2019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86亿元,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980元,同比增长16%

2015年底,堆龙德庆区按照精准识别要求,严格履行“四查四看、三评三定、三公示一公告一比对”的识别程序,共识别出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855元的贫困群众13244430人,占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总人数的10.03%,贫困发生率为9.67%。后经5次动态调整和人口自然增减后,全区2019年底最终核定建档立卡贫困户为12604316人,占全市建档立卡户的9.77%。根据政策要求和群众意愿,共确定需要易地搬迁的贫困群众8403112人,占堆龙德庆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66.7%

201712月至20187月,先后顺利通过拉萨市初审、西藏自治区核查和国务院验收考核评估,并于2018928日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堆龙德庆区以综合贫困发生率0.17%,无错退错评情况,群众满意度达99.35%的成绩,实现脱贫摘帽。2019年堆龙德庆区建档立卡群众人均纯收入达15661.74元,同比增长18.31%。实现了建档立卡群众收入稳步增长,未发生一例返贫问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验做法】

(一)以落实主体责任为根本,着力在“拔穷根”上下功夫。区委总揽全局。成立由各级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区、镇(街道)、村(居)三级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签订三级脱贫责任书,压实党委书记(第一书记)作为本辖区精准扶贫第一责任人责任,将精准扶贫工作纳入各单位年度重点考核内容。研究下发《关于加强各级党委研究扶贫工作的通知》,明确各级党委书记每月至少5个工作日用于扶贫,每月至少召开1次扶贫专题会议等工作要求,全面完成三级书记遍访建档立卡户等重点工作。成立区脱贫攻坚指挥部,下设“以迁脱贫、以业脱贫、以补脱贫、以教脱贫、以保脱贫、以助脱贫”六个专项推进小组。镇(街道)党委主抓落实。严把收入核算、实地查验、走访评议、公开公示、核实审批等关键环节,扎实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数据采集和统计,全面摸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分类帮扶,指导村(居)级组织逐户制定脱贫攻坚具体方案,认真落实各项扶贫政策措施。村(居)级党组织具体落实。逐一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精准核查、精准核实,及时排查调处脱贫攻坚矛盾问题,积极做好群众思想教育引导。认真落实村(居)集体经济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动员、生态补偿兑现等工作,积极鼓励农牧民党员致富带头人发展脱贫致富项目。

(二)以选优配强扶贫干部为驱动,着力在“强队伍”上下功夫。配强基层力量,锤炼干部助力脱贫攻坚。整合各级力量,选优配强乡、村两级领导班子,把优秀干部和人才集聚到脱贫攻坚工作一线。大力推行基层党组织“3+1”工作模式,在基层群众基础好、能吃苦耐劳的优秀年轻干部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中选取120名专干,不断配强基层组织工作力量。加大“三个培养”工作力度,储备村级后备干部386人、致富带头人88人、党员致富带头人72人,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树牢选任导向,激发干部争当扶贫先锋。加强对脱贫攻坚成效的考核力度,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始终坚持在脱贫攻坚一线培养锻炼、考察识别、选拔任用干部,2016年以来共提拔使用干部309名,其中扶贫领域干部105名,占33.9%,有力引导干部主动到扶贫一线干事创业。

(三)以激发内生动力为关键,着力在“富脑袋”上下功夫。强化理论学习,增添脱贫攻坚强大助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将脱贫攻坚政策纳入各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带动,开展专题学习、研讨交流、宣讲报告、案例通报等学习。各镇(街道)、村(居)、区直单位开展脱贫攻坚理论政策专题学习研讨。发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摆脱贫困》等各类脱贫攻坚政策1万余册。创新宣传模式,增强脱贫攻坚强大引力。以加强群众感党恩教育和勤劳致富教育为着力点,结合“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农闲时节新时代文明实践十项活动和“五有五好”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以文艺宣讲、入户宣讲等形式,依托农家夜校、巾帼夜校、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各类阵地,累计开展脱贫攻坚政策宣讲160余场次。以“五下乡”“3·28”、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要节点为契机,大力开展升国旗唱国歌、“向往新生活·生产技能大比拼”“党旗进党家”、万人大合唱等农牧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和文艺演出下基层活动,累计开展230余场次,受众5万余人。注重探索引导群众在现有乡规民约、村规民约的基础上,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遵纪守法、崇尚科学、淡化宗教消极影响,分群体融入教育对象的相关规章制度,确保长效实效。拓展宣传载体,提升脱贫攻坚强大动力。邀请自治区和拉萨市主流媒体大力宣传报道我区脱贫攻坚工作好经验、好做法和工作进展、成效。依托融媒体中心,用好用活“堆龙发布”“网信堆龙”“今日堆龙”和堆龙德庆区政府新闻网,开设脱贫攻坚政策宣传专题专栏,策划制作《一起歌唱总书记新思想》《新时代农牧民的心声》《南巴村的丰收喜悦》等爆款短视频,不断传播正能量。深挖选树典型,激发脱贫攻坚强大内力。大力开展“改革开放40周年·影响堆龙40人”“堆龙文明星空”“最美人物”“勤劳致富对象”“乡村十大之星”典型评选活动,评选表彰“攻坚之星”30余名,选树助人为乐等共10类群众身边的典型人物310名,脱贫摘帽自主就业光荣户200余户,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事迹展播宣传,不断激励我区群众摆脱“等靠要”的惰性思维,教育群众“恩向何来,恩向谁报”。深化干部结对,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结对帮扶的方式,全区2032名干部职工与建档立卡群众结对帮扶实现全覆盖,紧紧抓住教育引导、政策宣传、就业帮扶三项重点工作,协助开展扶贫政策宣传330场次,参与群众1.8万余人次,有力引导农牧民群众转变“等靠要”思想,提升脱贫主动性,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凝聚强大合力。

(四)以产业带脱贫为基础,着力在“促增收”上下功夫。市场主体多样化,拓宽产业带动渠道。围绕“一核两带、三区三园、六沟多点”产业空间布局,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强化要素集聚,兼顾短平快项目和产业链项目。瞄准京藏高速、象雄美朵文化产业园区、堆龙河堤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机会,13个村集体通过提供工程机械、进行砂石料加工方式,已累计创收1400余万元。产业类型多样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采取“主导产业+扶贫产业+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以加强农业设施园区建设、实施“万户百场十中心”建设、创建地方特色产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为重点,紧紧围绕“一核两带、三区三园、六沟多点”产业空间布局,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不断强化要素集聚,兼顾短平快项目和产业链项目,切实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合作模式多样化,助推产业聚集发展。针对基层经济组织规模小、分布散、市场竞争力弱等现状,堆龙德庆区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子,由政府主导整合各类资源,改进合作经营方式,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抱团发展。推行“政府+企业+村集体+贫困户”“村集体+能人”“村集体+合作社”以及“合作社+合作社”的模式。通过项目试点,现已帮助39名贫困群众长期就业和分红,实现稳定增收。试点推行“街道带乡镇、强村扶弱村”的发展模式。管理制度多样化,巩固产业扶贫成效。制定完善《堆龙德庆区产业扶贫项目利益联结机制(试行)》《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收入家庭就业脱贫激励机制》《堆龙德庆区扶贫项目资产资源管理办法》等制度,切实保障贫困群众利益,发挥产业扶贫项目效益最大化。

截至目前,堆龙德庆区104个扶贫产业项目中75个项目已完工、9个项目正在建设、20个项目已办理前置手续。项目总投资22.14亿元。20162019年贫困人口产业扶贫收益5989万元。按2019年年底建档立卡人口计算,人均产业扶贫收益14065元,20162019年产业扶贫对脱贫攻坚的贡献份额为41.46%

(五)以促进就业为渠道,着力在“换穷业”上下功夫。产业吸纳促就业。依托净土健康、文化旅游、特色工业、商贸物流等主导产业发展,通过德庆镇、马镇、古荣镇净土健康产业园,“香雄美朵”生态旅游文化园,工业园区、京东物流等重点产业发展,带动542名有劳动力建档立卡户和边缘户就业,月均增收3000余元。劳务输出促就业。结合“四业工程”,依托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扩能改造、拉林铁路机务段、G6高速等国家重点项目建设,有序组织劳务输出,实现贫困群众劳务输出779人次,月均增收3200余元。开发岗位促就业。设置了704个公共服务岗位,实现684名贫困群众就业,月均增收2000元以上;严格按政策要求统筹落实以补岗位,2016年至今共安排9794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及低收入群众上岗,共发放以补资金3382.683万元。扎实落实《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收入家庭就业脱贫激励机制》,2016年至今共对建档立卡户375人兑现就业奖励资金81.84万元。

(六)以易地搬迁为重点,着力在“挪穷窝”上下功夫。注重“搬得出”,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确定了桑木村、波玛村、经开区三处易地搬迁安置点,累计投入资金2.07亿元。现已完成8403112人贫困群众搬迁工作,入住率达100%,至此,堆龙德庆区圆满完成全区所有搬迁任务。强化“留得住”,3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均建立了党组织,通过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邻里互帮互助活动、联谊活动,帮助搬迁群众尽快融入新的生活环境。确保“能致富”,为桑木搬迁安置点配套扶贫产业7个,为波玛搬迁安置点配套扶贫产业3个,为经开区搬迁安置点配套扶贫产业3个,总投资11.2028亿元,基本实现易地搬迁群众每户至少有1人就业目标。把握“稳承接”,完成当雄5502326名贫困群众和那曲2621102名高海拔生态搬迁群众入住工作,统筹考虑安置点产业配套、教育医疗等重点要素,就近就便解决就学、就医、就业问题,提供就业岗位580个。

(七)以防止返贫为底线,着力在“建机制”上下功夫。坚守“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两不愁”方面,201810月至20199月,我区建档立卡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5269.85元,全区102个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全覆盖,确保了全区各族群众吃上了清洁、卫生、放心水,我区农牧民群众达到了“不愁吃、不愁穿”标准。“三保障”方面,义务教育有保障,经核查我区建档立卡群众中无适龄儿童失学辍学情况,全部易地搬迁户子女均实现就近就便就学。基本医疗有保障,我区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制度保障范围,出台《农牧区合作医疗核销、报销、商业保险赔付及精准扶贫医疗救助实施政策》,为农牧民购买30万元超大额医疗补充保险,投入1300万元作为合作医疗大病统筹补充资金。有力推动自治区中心医院、色玛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南嘎村安置小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住房安全有保障,经排查,全区所有农牧民群众房屋均达到住房安全标准,不存在危房。扎实落实兜底保障。全面实施“两线合一”政策,制定出台《堆龙德庆区农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在原有补贴基础上,提高了三类低保人员补助标准,帮助634名贫困群众通过以保脱贫措施实现脱贫。

(八)以各方力量参与扶贫为突破,着力在“聚合力”上下功夫。真诚帮扶、深情援藏,交往交融日趋密切。与北京市门头沟区签订携手奔小康行动框架协议,建立完善两地交流互访机制,6个镇(街道)、4个行政村、2个行业部门、6所学校、2家医院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先后在门头沟区举办以“文化搭桥、旅游展示、消费扶贫”等为主题的特色产品推介会2次,有力推动我区特色农产品走出西藏、开拓市场。坚持把80%的援藏资金用于脱贫攻坚,累计投入1.53亿元用于实施羊达乡生态农业产业扶贫、德吉康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以及德吉藏家二期工程等26个援藏项目。倾力支持人才援藏,民生保障更加殷实。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的人才队伍素质提升工程。门头沟区先后派遣7名党政干部和8名医生赴我区建藏援藏、46名教师赴我区深入开展“送课到校”活动,我区39名致富带头人、32名干部教师赴门头沟区交流培训;受赠专项资金10万元,用于解决偏远乡村医疗设备紧缺问题,受赠专项资金30万元,两地人民医院与国家心血管中心共同启动实施“慢性病诊疗系统”建设工作。在援藏医生的帮助指导下,区人民医院完成口腔诊疗科、输血科、病案室、设备科、新生儿科等科室建设工作,成功实施首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首例电视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首例剖宫产手术等诊疗方式,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得到显著提升,稳步推进我区人民医院二级甲等医院创建工作。

(九)以扶贫领域作风建设为保障,着力在“真扶贫”上下功夫。举办业务培训。把专题培训和强化政策、业务指导结合起来,举办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能力提升培训班,切实提高纪检监察干部专项治理能力。加强监督检查。紧盯政策落地、项目安排、资金使用、责任落实和工作作风等重点环节,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工作。扎实开展整改工作。及时制定出台《堆龙德庆区纪委监委关于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中涉及监督责任意见的整改方案》和《堆龙德庆区纪委监委关于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方案》,进一步压实监督责任。定期召开专项推进会议。坚持每季度召开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工作推进会,听取各镇(街道)、六脱成员单位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脱贫攻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提供有效意见建议。

(十)以完善基础设施为抓手,着力在“筑基底”上下功夫。保障饮水。建成日供水规模1.5万立方米的自来水厂,实现102个农村(居)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全覆盖,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保障电网。依托堆龙新城建设,大力实施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实现31个行政村(居)通电全覆盖。保障路网。大力实施农村(居)公路建设项目,持续加大农村(居)公路养护力度,全区行政村(居)实现道路通畅率100%、通达率100%。保障通讯和网络。各行政村(居)均实现宽带、移动通信、广播电视、邮政业务全覆盖,完成通信网络改造升级,正式跨入4G时代。保障科技,共建成12个科普站,遍布于6个镇(街道),每个村(居)共有两名科技特派员,保证了农业、畜牧业等最新科学技术在堆龙德庆区的有效传播。保障教育,改扩建学校5所,计划新建学校3所(容纳4100个学生)、幼儿园5所(容纳1500个幼儿)、7所村级幼儿园(容纳420个幼儿),现全区共有教师833名,有力地提升了我区教育质量。保障文化,建成镇(街道)级农家书屋6个,村级农家书屋30个,实现全区各镇(街道)、各村(居)全覆盖。保障卫生,改扩建乡(镇)卫生院7个,改扩建村卫生所45个,堆龙德庆区医院现有医生78名,6个镇(街道)卫生院有医生78名,村医有98名,基本实现医疗全覆盖。保障兜底,建成区级养老院一所,可容纳178人,有效缓解了我区养老问题。

【工作成效】

堆龙德庆区在全面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始终坚持正视问题不回避,立足长远打基础,凝聚起攻坚克难的战斗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全区在2020年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一是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通过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广大贫困群众自觉转变“等、靠、要”思想,牢固树立勤劳致富意识,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自觉融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大格局中,实现了“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增强了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极大信心。二是经济发展基础更加夯实。全区产业发展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巩固,形成了原有产业提质增效,新建产业快速发展,各村(居)实体百花齐放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既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提供了坚实保障,也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三是维护稳定根基更加牢固。广大贫困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从而更加紧密的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增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自觉。四是保障改善民生持续加强。始终坚持增进民生福祉,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丰富群众性精神文化生活,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切实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新突破。五是干部作风切实转变。广大干部职工走村(居)入户、同吃同住进一步常态化,紧紧依靠群众、联系服务群众、密切团结群众、广泛发动群众的行动自觉进一步增强,践行群众路线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切实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六是基层组织能力显著提升。广大村(居)级党组织不断丰富完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更加凸显,善团结、会发展,能致富、保稳定的能力更加突出,凝聚力、号召力、领导力大幅提升,成为了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

责任编辑:庞媛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