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经开要闻

2025年拉萨经开区食品监督抽检及风险监测工作专项报告

发布时间:2025-07-03 16:43
来源:拉萨经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访问量:
【打印文本】
分享到:

2025年拉萨经开区食品监督抽检及风险监测工作专项报告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持续提升社会共治效能,筑牢民生安全底线,拉萨经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聚焦民生痛点,推行线上“你点”线下“我检”的食品监督抽检及风险监测新模式。通过线上征集群众关切的食品品类、检测项目,线下精准抽检,让食品安全抽检工作更加贴合实际,直击民生需求。现将年度食品监督抽检及风险监测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抽检情况

本年度食品监督抽检及风险监测按照《拉萨经开区市场监管局2025年度食品安全抽检工作方案》及线上“点单结果”,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自5月6日至6月25日,重点针对园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餐饮单位、超市、学校食堂、小作坊等场所开展抽检工作,检测产品覆盖食用农产品在内的14大类42种产品,共计抽检84批次,其中监督抽检9批次,合格9批次,合格率为100%,问题发现率为0%;风险监测75批次,合格73批次,不合格2批次,合格率为97.33%,问题发现率为2.67%。

(一)监督抽检情况

本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主要对生产企业实施开展,共计抽检9批次,合格9批次;抽检涵盖糕点、肉制品、乳制品、饮料等。

(二)风险监测情况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共涉及超市、学校食堂、餐饮店、茶馆、小食杂店、小作坊等区域,共抽检75批次,合格73批次,检出不合格2批次(牛蛙中呋喃西林代谢物与恩诺沙星量不合格1批次、枸杞中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合格1批次)。抽检产品涉及餐饮食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调味品、豆制品、糕点、粮食加工品、乳制品、食用农产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蔬菜制品、水果制品、速冻食品、饮料等。

总体抽检情况表


二、不合格品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牛蛙中呋喃西林代谢物与恩诺沙星(以恩诺沙星与环丙沙星之和计)不符合标准

依据农业农村部公告第250号标准要求,呋喃西林代谢物为不得检出项,但实际检测值为3.49µg/kg,超出了标准中“不得检出”的限定,因此判定为不合格。从可能的成因来看,呋喃西林代谢物的检出通常与养殖户在牛蛙养殖过程中的兽药使用行为密切相关,部分养殖户为快速控制牛蛙养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虫害,降低养殖损失,而违规使用了含有呋喃西林成分的兽药。

关于恩诺沙星(以恩诺沙星与环丙沙星之和计),按照GB 31650-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的规定,该指标在牛蛙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应≤100µg/kg,而本次实际检测值为355µg/kg,远超标准限值,故判定为不合格。造成该指标超标的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部分养殖户未严格遵守兽药休药期规定。二是养殖户在用药过程中未按照兽医师的处方,或未严格遵循药物标签和说明书的要求规范用药。

(二)枸杞中二氧化硫残留量不符合国家标准

根据GB 2760-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规定,枸杞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最大限值为≤0.1g/kg,而本次实际检测值为0.192g/kg,超出标准限值近一倍,因此判定为不合格。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的原因主要有:一是部分企业在加工过程中,为追求产品外观色泽、延长保质期或掩盖劣质食品问题,无视标准限制,超量、超范围使用甚至非法添加二氧化硫类添加剂;二是在加工工艺中,未能准确控制二氧化硫类物质的使用量,导致成品残留量超标。

根据2025年园区食品抽检情况反映出,在经营环节食用农产品兽药残留问题及防腐剂添加问题较为突出,其中水产品(牛蛙)、水果干制食品(枸杞)检出不合格频次较高,需进一步强化针对性监管举措,提升经营主体食品安全风险隐患防范意识,切实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三、处置情况及下一步计划

针对此次抽检发现的不合格产品,我局已迅速启动核查处置工作,第一时间对问题食品实施下架封存,深入核查不合格产品的原料来源,全面追溯问题源头,同时将抽检结果在“经开区在线”微信公众号及时公示。通过系列举措,有效遏制风险隐患扩散,进一步提升公众食品安全防范意识和科学素养。下一步,我局将持续深化“你点我检”机制,纳入长效监管体系,多渠道收集民意,动态调整抽检计划,扩大重点区域、品类覆盖面,推动监管向主动服务转型。同时,深挖抽检数据识别风险,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以专项整治形成执法震慑。此外,还将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多元宣教方式,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升公众识假辨假能力和健康消费意识 。

附件:拉萨经开区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及风险监测信息汇总表

拉萨经开区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及风险监测信息汇总表

责任编辑:旦增松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